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监管平台介绍
—V1.0.0
按照交运发[2012]33号文《关于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中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编制安全风险分析和预测评估的指标体系,搭建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平台(简称平台),加强全区运输企业日常安全过程管控,强化运输行业风险分析与预测评估机制的建立,推动行业到企业安全监管一体化的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将国家、地方和行业颁布的标准、规范和管理条例,借助平台的开放性自助下发到运输企业,督促运输企业学习与落实。
2、 落实行业监管职责。按照国家、地方、行业制定的条例和办法,检查运输企业制度的编制和落实情况,针对运输企业在检查过程中排查出的重大问题和隐患,跟踪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3、 加强企业日常监管。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到位的运输企业,可直接调阅运输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信息,并支持在线打印。其次,借助平台的互联,行业主管部门所需的企业日常报表直接呈报上来,并自动汇总分析,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4、 推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企业风险评估的分析模型,对接入企业的风险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找出辖区内那些企业风险较高、处理机制较弱,推动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
5、 增强行业服务职能。与市安监、市运管、交巡警等行业系统对接,整合并形成全区道路运输安全信息资源库,向辖区内运输企业开放,在人员聘用、车辆日常运维和保养过程中动态掌握企业资源隐患,辅助企业规避风险。
一、 平台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编制安全风险分析和预测评估的指标体系,搭建面向全区的平台,建立运输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的动态监管抓手,推进运输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支撑整个辖区的健康发展。
接入辖区有影响力的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安全监管的预警预报机制,辅助企业建立相配套的安全监管体系;其次,对安全管理问题较多、高危和挂牌督办的企业,强制接入,动态跟踪。
逐步细化,实现辖区客运(长途、出租、公交、旅游等),货运(普货、危货),维修、驾培等运输企业的全接入,最终做到全程动态监督管理。
二、 平台任务
建设行业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开放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或企业安全管理平台,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行业与企业系统的对接。
建设行业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在区运管处搭建该系统,允许运输企业登录,上传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报表数据。
开放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和企业安全管理平台。面向大中型运输企业(有条件、规模较大的),可自行购买设备或租用搭建系统;面向中小微运输企业(条件有限、管理单一),可采用租用方式构建系统。
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实现行业预测与风险评估系统与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和企业安全管理平台的对接。
其他综合管理系统。未来,与市安监、市运管、交巡警系统对接。
三、平台内容
整个平台建设内容包含面向区运管处的行业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面向运输企业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和企业安全管理平台。
1、区县运管处(所)
行业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包含风险分析和评估、日常安全监管、综合分析和其他综合管理系统四个功能板块。
1、风险分析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和预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库,上传运输企业的预警风险数据,进行评估与排名,找到辖区内重点或高危企业,重点检查与督办;其次,定期对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找出辖区内企业安全风险的规律和特点,完善规范与制度,逐步转变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机制。
2、日常安全监管。行业规范、管理文件的下发,企业日常报表的上报;企业管理制度和日常规范的落实;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及问题,跟踪并督促运输企业整改;同时,对发现问题较多的运输企业可直接调阅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信息,需要时,可直接查阅该企业驾驶人员、车辆档案的安全管理日志,并支持打印;开放行业主管部门黑名单,企业的诚信信息,运输企业在聘用、日常管理过程中和资料审核可查阅。
3、综合分析。建立整个辖区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分析模型。重点做到:1、通过风险数据不断积累,找到整个行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弱项,完善行业的规范与办法,促进企业落实规章与制度;2、建立全区从业人员、车辆档案资料库,动态跟踪与分析,找出风险和隐患,实现信息共享,为运输企业聘用、录取提供服务支撑;3、建立面向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等不同业态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辖区行业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隐患防控监管机制。
4、其他综合管理系统。包含与市安监、市运管、交巡警系统的对接,实时获得驾驶员违法违章、车辆运维和保养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生产提供服务支撑。
2、运输企业
搭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或租用企业安全管理平台,重点涉及道路运输企业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的三个方面:(1)事前:以安全目标、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为基础辅助企业建立自身的安全保障体系; (2)事中:以作业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安全监督和事故管理为脉络对企业生产环节中的人、车、路、站场、环境等进行动态监控,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控,帮助企业构建智能型安全管理网络;(3)事后:对驾驶员、车辆事故提取业务、行驶过程数据,查看变化趋势、轨迹回放,追溯事故诱因, 分析总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运输企业购买硬件设备,搭建系统。
企业安全管理平台。运输企业采用租用的方式,使用系统。
|